酒店類的資產現在是最受投資者的歡迎,他們想尋底買一些酒店類資產,等到通關,等到旅游者回來以后把價格提升。
中國的房地產行業信用出現了巨大的斷層,就是暴雷和未暴雷,或者說國企和民企出現了進一步的信用走擴,民企和國企在融資環境當中是冰火兩重天,信用斷層導致了信用逆差的進一步走擴。
REITs為成熟存量物業尤其是商業地產的二次融資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對于資產管理者而言,如何提升整體資產的價值水平,反饋投資者長期回報是一門“必修課”。
中國房地產的總市值是美國的幾倍;如果是從這個角度去看,我們還有百倍的發展機會,有這樣的市場容量在,我相信機遇也是相應存在的。
我們認為房地產是一個存量的市場,加上大規模的寬松,我們認為還是可能性比較低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有復蘇,我們認為力度也不會有以前那么強。
中國是巨大的經濟體,我還是比較樂觀相信觀點目前覆蓋的各業態都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觀點也將繼續為今天在場及線上看直播的各位朋友提供更廣泛及更有價值的資源、知識的交流平臺。
“2023觀點資本圓桌”將於5月16日在香港舉辦,邀請諸多投資機構、業內標桿,以趨勢與重啟為切入點,探討該如何在香港資本市場中順應新時代中的新趨勢並追逐新的增長點。
2022年,有大量的商業資產掛牌法拍,部分商業不動產基金抓住了機遇,與AMC合作,以較低的折扣拿下目標資產。2023年,經濟逐漸復蘇,在谷底之中,不動產基金還有哪些投資機會? 如何把握?
大量的相關資產被積極推動進行REITs上市,以獲取增量資金。這也導致上市的資產獲得了較高的溢價,刺激了大量資金設立Pre-REITs基金。2023年,REITs這片藍海如何走向?
2023年,在市場逐漸走出低迷時,不良資產處置公司該如何與房企合作,其他機會型基金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加大對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
房地產特殊資產面臨的挑戰還是比較大的,因為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和復雜性,同時具有募投管退全周期屬性,相對來說難度比較大一點。
雖然住房租賃是政策熱門,但是與以往的住宅高周轉模式完全不同。其投入大,周期長,資金回收慢,大城市的租售比較低。未來,租賃+資本將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未來在這些數據分析、運營管理都可以由AI系統來完成的情況下,人員服務應該在哪里?或者說公寓的品牌價值如何讓消費者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