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經濟發展作為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強大牽引力,打造智慧城市、提升區域協同、深化對外開放,將更好服務于“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經濟復蘇基礎并不牢固背景下,后續宏觀政策應當以穩為主、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著重緩解制約實體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并關注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及其連帶影響。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明確下一步政策部署。整體來看,政策基調將從穩增長更多向防風險和促改革轉變。
強勁貿易數據背后已反映了全球經濟復蘇動能的改變,即從疫情控制較好、產業鏈完備的中國經濟拉動轉向更廣泛的復蘇,經濟刺激力度較大、疫苗推進迅速的發達經濟體是推升本輪貿易增長。
消費修復的背后,是前期“保居民就業、?;久裆?、保市場主體”政策成效的體現。展望2021,消費能否延續復蘇態勢,社零增長何日能夠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關鍵需要解決好五大挑戰。
近期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0年經濟成績單也非常亮眼,全球范圍內一枝獨秀的經濟基本面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否將使人民幣在2021年創下新高?年內“破6”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2020年11月,中國對美出口達到46.1%的高增速,全球一枝獨秀。拜登新政府上任之后,屢經波折的中美經貿關系又能否重回正軌?
疫情影響之下,為何受疫情沖擊更為嚴重的美國消費市場恢復更快?中美消費走勢將會如何?展望2021,中國消費市場能否扭轉局面,躍升為世界第一大零售國?
我們預計,四季度中國GDP增速有望超過6%、達到甚至高于疫情之前的增長水平,全年GDP增速或位于2%-2.5%之間。
近來中國國內消費出現提速現象,在我們看來,這得益于疫后企業生產與經濟活動恢復、就業與收入預期穩定的背景下出現的消費內驅動力增強,或為四季度乃至明年更加穩健的復蘇蓄勢。
供需兩端帶動中國經濟延續復蘇勢頭,后續居民消費以及出口-制造業投資鏈條有望在復蘇過程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在雙循環背景下,數字經濟的作用日益凸顯。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帶動數字技術強勢崛起,促進了產業深度融合。
中國經濟疫后復蘇已由供給端拉動的結構性復蘇向供需聯動的全面回暖方向邁進。接下來出口-制造業投資鏈條以及居民消費(特別是服務消費)成為經濟進一步復蘇的主要驅動力。